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,连克多名强手,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,这位戴着护面、身形矫健的少年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,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选修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,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最开始只是觉得剑很帅,但后来真正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教练李劲松对这位弟子印象深刻:“鑫瑞刚来的时候很内向,甚至不敢大声喊叫,但击剑运动需要气势和自信,这三年来,我看着他在一次次训练和比赛中逐渐找到了自我。”
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击剑让儿子发生了明显变化。“以前他做事容易犹豫不决,现在变得更加果断和自信,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赛场上,也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中。”
当被问及比赛中最深刻的体会时,姜鑫瑞不假思索地说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他解释道:“虽然平时有教练指导,有家人支持,但真正站在剑道上时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,对手不会给你犹豫的时间,每一剑都需要自己判断和执行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正是击剑运动的魅力所在,中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王志文指出:“击剑被称为‘移动的国际象棋’,它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,更考验心理素质和临场决策能力,这些能力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。”
在本次锦标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,姜鑫瑞就面临了需要自己决断的关键时刻,当时比分落后,对手的进攻咄咄逼人。“我告诉自己必须冷静,仔细观察对手的习惯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我发现他每次连续进攻后都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,于是我调整了战术,抓住这个时机反击。”这一策略调整最终帮助他逆转取胜。
姜鑫瑞的成功并非偶然,教练李劲松透露,这位小将有着超乎年龄的刻苦和专注。“他每周训练5次,每次2小时,几乎从不缺席,即使是节假日,他也经常要求加练。”
除了技术训练,心理辅导也是姜鑫瑞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李教练表示:“我们特别注重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,包括如何应对压力、如何保持专注、如何在失利时调整心态等。”
这种全方位的训练在本次锦标赛中得到了体现,在半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得主,比赛过程中一度落后3剑,但他没有慌乱,而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节奏,一步步追平并反超比分。“我当时什么都没想,只是专注于每一剑。”姜鑫瑞说。
虽然获得了全国亚军,但姜鑫瑞并没有自满。“我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特别是脚步移动和防守反击方面。”他已经开始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,“我的目标是明年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。”
对于更长远的未来,这位小将也有着清晰的规划:“我希望能够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。”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训练影响学习时,他笑着说:“击剑反而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,现在我做作业更高效了,因为我知道完成后就可以去训练。”
姜鑫瑞的故事只是中国青少年击剑发展的一个缩影,近年来,随着击剑运动在国内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三倍。
体育教育专家表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,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,还能培养决策能力、抗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——这些素质正是当代青少年所需要的。
随着更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少年才俊涌现,中国击剑运动的未来值得期待,而对这些年轻运动员来说,无论将来是否走上职业道路,在剑道上收获的自信和独立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。